編者按
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,全面建成小康社會,是我們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,承載著中華民族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。
我國鋼鐵行業(yè)緊緊跟隨黨的步伐,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,幾代人一以貫之、接續(xù)奮斗,為小康社會構筑鋼鐵脊梁。本文從“綠富同興”“筑夢前行”兩個方面,回顧鋼鐵工人的小康奮斗史,展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給人民帶來的幸福感、獲得感和安全感。
綠富同興
卜維平:謝謝您,我熱愛的南山礦
百里南山這方熱土賦予了我神奇的力量,哺育了我,并讓我不斷成長。這里是我美麗而又富饒的家鄉(xiāng)——“華東第一礦”安徽馬鋼南山礦。
我叫卜維平,是安徽馬鋼南山礦的一名一線工人。小時候,我的家就在南山礦凹山采場邊上的農村里,祖祖輩輩都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。采場里大大小小的挖礦機器,遠處傳來轟隆隆的開山炮聲,都是我精彩的童年記憶。那時的我就十分希望能夠成為一名礦山工人。1978年,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,15歲的我如愿考上了馬鋼技校,從此我端起了令人羨慕的鐵飯碗,也就此與礦山結緣,與電鏟相伴40余載。
白駒過隙,歲月如歌。從初到崗位到熱愛崗位再到勝任崗位,我在采場堅守了40多年。在父母的熏陶中,我學會了感恩,明白了如何珍惜美好生活;在老師的教誨中,我懂得了“做那塊高品位礦石”的內涵;在師傅的授業(yè)中,我明白了什么是職業(yè)操守,把簡單的事做好了就不簡單,在平凡的崗位上也能熠熠生輝。
這期間,我從空曠寂寞的采場,走上了人生的最高領獎臺。2015年4月28日,當我站在神圣而又莊嚴的人民大會堂里,胸前掛上光芒四射的全國勞動模范獎章時,我無比激動。這是企業(yè)和領導對我的培養(yǎng)與信任,是工友和家人對我的關心與支持,更是新時代賦予我的使命與擔當。
在礦山工作的40多年里,礦山哺育了我,我也見證了礦山的變遷。百里南山可以說是一個礦山小社會,有著底蘊深厚的企業(yè)文化。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解決職工看病難、七八十年代解決職工炊飲燒氣難,到九十年代解決職工吃水難,再到如今徹底清零了無房戶職工名單……從1954年開采到現(xiàn)在,南山礦經歷了60多年的蓬勃發(fā)展,一切從無到有、從有到精,現(xiàn)在已經成為了一座集醫(yī)療教育、餐飲娛樂、住宅小區(qū)于一體,交通發(fā)達的近城區(qū)礦山。
時光變遷,歲月靜好。如今,年近60歲的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三居室,也過上了祖孫三代其樂融融、美滿幸福的生活。謝謝您,我熱愛的南山礦。
圖為安徽馬鋼礦業(yè)南山礦生態(tài)礦區(qū)一景。(馬鋼 供圖)
王潤澤:揚子江畔的幸福路
1993年,我大學畢業(yè)就來到了南鋼。在南鋼,有一條由總部辦公大樓通往職工家屬住宅區(qū)的林蔭大道,名字就叫“幸福路”。這條幸福路自南鋼成立以來就有,歷經歲月變遷,這條路除了人行道兩旁的梧桐樹越來越茂盛,設施也發(fā)生了巨大變化。
這條南鋼幸福路邊上,自建成通車后就建有影劇院、圖書館、籃球場等設施,道路兩旁排列著的制冰房、冷飲廠、煤氣站、招待所、照相館、菜市場,豐富、便利了職工的生活。記得那時每年的CBA全國男子籃球聯(lián)賽都會在南鋼體育館如期舉行,許多狂熱的球迷專程從南京市區(qū)趕來,同事們下班后也會結伴去看球,熙熙攘攘的街道、熱熱鬧鬧的人群還歷歷在目。后來,這些建筑設施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野。
如今,南鋼幸福路已經擴建成為了幸福街,增建了南鋼智慧中心、人才發(fā)展中心、職工生活服務中心、南鋼工業(yè)文化旅游區(qū)的游客中心,并且即將建成霸王山紀念館、青銅博物館、體育文化中心等。近幾年,我有幸親身參與了這些項目的建設施工,親眼見證了南鋼人越來越美好的幸福生活。
南鋼已經走過了60多年的風雨歷程,幾代南鋼人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、開拓創(chuàng)新,我們不僅讓幸福路變成了幸福街,更是用自己的勤奮與汗水在美麗的揚子江畔打造出了一座現(xiàn)代化的幸福之城。
左圖為南鋼工業(yè)旅游文化景區(qū)一角。右圖為南鋼幸福路。(南鋼 供圖)
吳兆軍:鋼花舞豐年 鐵罐流彩虹
踏著時代強音,背負著祖國的期待,在巍巍爐群邊,我們是鋼鐵的兒女。
站在廠區(qū)里,我驚訝、愕然。昔日那坑洼難行的路面去哪兒了?污水橫流、滿地雜草叢生的廠區(qū)去哪兒了?
如今的廠區(qū)水似碧羅帶,草似綠茵場,路似羊絨毯,花開綠葉間。
昔日低矮的廠房和冒著濃塵的煙囪也不見了,代替它們的是那拔地而起的巍巍爐群和寬敞明亮的廠房。
如今,鋼鐵生產進行了高、精、尖設備改造和技術革新,更新了老一代落后的手工作坊式的粗、臟、累、險的工作環(huán)境。那種憑耳聽、眼看、手摸,憑經驗、憑感覺開展生產工作的日子一去不復返,替代它們的是信息化、數(shù)字化、智能化的生產模式。
鋼鐵人就是這樣,干什么都不服輸,敢打敢拼。為了祖國的鋼鐵偉業(yè),大家俯首躬耕,用汗水和智慧解決了一個又一個“卡脖子”問題,把祖國的鋼鐵事業(yè)做到從無到有、從小到大、從大到強,支撐著共和國的鋼鐵大廈。
落實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,以市場為導向,河鋼邯鋼產品從以線材、角鋼、槽鋼為主,轉為以家電板、汽車板、耐磨鋼、手撕鋼、百米重軌、優(yōu)特鋼、超高強鋼為主。產品升級的凱歌一路唱來,是那么嘹亮。
綠色發(fā)展匯聚蓬勃力量,二次能源全部轉換成可再生綠色能源。煤氣回收、綠色發(fā)電、廢水利用、工業(yè)廢渣、綠色供暖,暖到百姓心間。
花園式鋼廠美化到每一個空間,形成了廠在林中、路在綠中、人在景中的鋼城美景,構成了一幅人、鋼鐵、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。
看著鋼鐵人鮮花般的笑臉,我能真切地感受到大家的自豪;聽著他們朗朗的笑聲,我能切實體會到他們生活的幸福。工作環(huán)境持續(xù)得到改善,安全生產持續(xù)得到保障。美麗中國、幸福小康、綠色鋼鐵,映在了鋼鐵人幸福的笑臉上。
圖為河鋼邯鋼機械化原料大棚。(河鋼邯鋼 供圖)
魏光紅:我們的生活就像芝麻開花節(jié)節(jié)高
我叫魏光紅,今年67歲。1970年,年僅16歲的我,進了當時的“七〇一五廠”,也就是后來的萊鋼特鋼廠,現(xiàn)在的山鋼股份萊蕪分公司特鋼事業(yè)部。我在當時的鍛鋼車間從事水化驗工作,是一名光榮的鋼鐵企業(yè)職工。
1975年下半年,廠里采取志愿報名、組織選拔的方式,組建了一個共有20人的女子煉鋼班,把3號5噸電爐交給我們女子煉鋼班負責,在2名師傅的指導下,開始了三班倒的工作節(jié)奏。我積極響應號召,在第一時間就報了名,并如愿成為了女子煉鋼班中的一員。
那時,爐前煉鋼工是廠里最臟、最苦、最累的工作崗位。廠房簡陋、設備落后,還有雷鳴般的電弧聲和滾滾濃煙,真讓我們這些大姑娘望而生畏。中心溫度可達2000攝氏度的電爐冒著熾熱的火焰,讓人難以忍受。就算是到了冬天,在四處透風的廠房里,煉鋼工的前胸依舊可以被烤得火熱。
我們煉鋼工不僅要時??拷姞t吹氧、扒渣、取樣、觀察成分、測溫、換接電極,還要人工添加合金、塊礦。對于大塊的合金、塊礦,我們需要用大鐵錘敲碎后再添加到電爐里,勞動強度特別大。大鐵錘與合金、塊礦的撞擊,震得我兩手發(fā)麻。我的手腕處和右腳大拇指的骨頭都被砸傷過,直到現(xiàn)在還可以看到手腕上明顯的傷痕。
那時的工作環(huán)境特別差,一個班下來,戴的口罩都是黑色的,滿臉都是灰塵,根本看不出大姑娘的樣子,我們這些20多歲的大姑娘,個個都像女漢子,但我們都特別能吃苦,所以廠里職工都喊我們“鐵姑娘”。在那個崇尚拼搏和奉獻的年代,我們沒有喊苦叫累,雖然工資也不高,但大家都認為當一名女子煉鋼工,在艱苦的崗位上為鋼鐵事業(yè)做貢獻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。直到現(xiàn)在,我也為自己在年輕時的那段經歷而自豪。
如今,我們特鋼事業(yè)部經過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的辛勤付出,年產量由過去的3萬多噸增長到100多萬噸,并且全面實現(xiàn)了智能化操作。煉鋼工坐在電腦前,輕點鼠標,“一鍵式煉鋼”就完成了。這對于我們來說,真是翻天覆地的變化。
1978年我剛結婚時,住的是一間不到15平方米的小平房,只有幾件簡單的家具。這幾件家具還是工友們幫忙,利用業(yè)余時間制作的。
后來,隨著黨和國家實行改革開放政策,山鋼一天一天地發(fā)展壯大起來,我們國家的鋼鐵行業(yè)也走進了世界前列,我們的生活條件也不斷得到改善。
我們經歷了多次搬家,先是面積不到15平方米的小平房,之后住進了面積為90平方米的樓房,現(xiàn)在住的是面積為127平方米寬敞明亮的樓房,各種家具、家電一應俱全。如今,我們居住的生活區(qū)就像一個大花園,花團錦簇,綠樹成蔭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。
幾十年過去了,我親眼見證了山鋼從小到大、到強的發(fā)展歷程,親身經歷了生活從貧困到溫飽再到富足的巨大變化。我們的生活,就像芝麻開花節(jié)節(jié)高。我希望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富強,我們山鋼發(fā)展得越來越好,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。
左圖為1976年魏光紅(左)和工友杜建平在煉鋼爐前合影。
右圖為2020年魏光紅(左)和工友段元琴在特鋼事業(yè)部建廠55周年再次回到老廠房時的合影。(朱甲鵬 攝)
文亮鴻:方大讓我們有車有房了!
我是2009年進入重組前的九鋼的,并在這里結識了妻子。那時的我有一腔熱血,想讓家人過上好日子。但那時的九鋼瀕臨破產,我們只能住在合租房里。生活的壓力讓我倍感痛苦,整日無心工作。
正當我不知所措、倍感迷茫時,方大集團重組了九鋼,并帶來了先進的管理理念和企業(yè)文化。集團剛重組就為我們提供了免費的工作餐,給我們發(fā)手機……一系列的福利,讓我重拾了對生活的信心。沒過多久,公司開始恢復盈利了,我和妻子的工資也越來越高了。后來我們有了存款,買房的念頭也越來越強烈了。
那段日子,一有空我和妻子就去看房,新開盤的樓房、二手房都會去看一看。前前后后看了不下10套房子的時候,妻子終于忍不住抱怨道:“想買一套小區(qū)環(huán)境好、價格又實惠的房子怎么那么難?。 闭斘覀円换I莫展時,公司就傳來了一個好消息,集團將為九鋼員工量身建造商品房,員工可以按照團購價格優(yōu)惠購買。我們毫不猶豫地拿出了所有積蓄付了首付。搬進新家那天,我和妻子的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!
就這樣,我們幸福的小日子一天一天地過著。隨著公司發(fā)的福利越來越多,工資越來越高,我又有了買車的念頭。每天騎著電動車上下班,夏天風吹日曬,冬天寒風刺骨,通勤實在不便。于是,我又跟妻子商量著:“這幾年咱們收入越來越高了,房貸壓力也變小了,我們貸款買輛小車吧,現(xiàn)在沒車實在太不方便了?!逼拮硬榱瞬榧依锏摹靶〗饚臁?,開心地同意了。正當我們在為選什么車而煩心時,方大九鋼又傳來了一個好消息——“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建議2020年如果完成了目標任務就要為員工發(fā)一輛10萬元左右的小轎車”。聽到這個消息,我們夫妻倆激動地跳了起來,我們是雙職工,兩個人可以共同選擇一輛20萬元的轎車!
在我們的盼望中,2020年10月1日,公司舉行了“方大小轎車”發(fā)放儀式。我和妻子如愿領到了屬于我們自己的黑色邁騰轎車,同事們都開心地恭喜我。拿到車鑰匙的那一刻,我迫不及待想要帶上家人去兜風,想到在車里聽到家人的笑聲,滿滿的幸福感涌上了我們夫妻的心頭。
這一切的幸福生活,得益于企業(yè)的良好發(fā)展。方威說過,方大發(fā)展得這么好,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,我們要有一顆感恩的心。正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,方大才能發(fā)展得越來越好,我們享受著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成果,昂首闊步奔向小康生活。祝福偉大的黨生日快樂,祝福祖國永遠繁榮昌盛!
左圖為文亮鴻騎電動車上班。右圖為文亮鴻與家人在轎車前合影。(方大九鋼 供圖)
筑夢前行
李淼:煉鐵情懷,讓我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
1998年,我來到了昆鋼煉鐵廠,在二號高爐工作。不久后,我便轉戰(zhàn)六號高爐,有幸成為了開爐投產工作中的一名主操員。這是昆鋼從盧森堡阿爾貝特公司貝爾瓦爾廠引進的高爐設備,是當時昆鋼最先進的高爐,卷揚機和“烏龜車”上料在這里終結,被寬大的皮帶機取而代之。
我也從幾平方米的操作室走進了寬敞明亮的中控室,操作高爐容量轉瞬從300立方米提檔升級至2000立方米。與之磨合相處10余年后,我再次轉移了自己的鋼鐵戰(zhàn)場,來到了新區(qū)一號高爐,越來越先進的技術和工藝也在這里被應用。一個又一個10年的時間,留存心底的感慨不僅有“鋼花鐵果”,還見證了祖國鋼鐵事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,見證了國企改革給企業(yè)發(fā)展帶來的蓬勃動力。
過去的日子里,我堅定地走在煉鐵生產的職業(yè)路上。日新月異的改變,讓我看到了從落后設備到先進工藝和現(xiàn)代化裝備的發(fā)展歷程。在這個發(fā)展過程中,我收獲了很多的職業(yè)快樂。如今,踏上寶武巨輪,新區(qū)二號高爐正熱火朝天地建設著,5G智慧工廠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,專業(yè)化整合按下了昆鋼發(fā)展的快進鍵,高爐利用系數(shù)邁進了3.0時代。
煉鐵情懷,讓我充滿了對于幸福、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我們將繼續(xù)揚帆遠航,讓“鋼花鐵果”的芬芳灑滿百年追夢、全面小康的旅途中。這也正是每一名鋼鐵戰(zhàn)線上的共產黨員堅守的初心和使命。
圖為2020年8月份李淼在昆鋼新區(qū)二期2500立方米高爐開工儀式。(昆鋼 供圖)
馬啟光:流轉的是歲月,不變的是堅守
1985年,我被分配到了正在建設中的鞍鋼線材股份有限公司。當時我的心里特別激動,想著這可是鞍鋼第一家股份制企業(yè),而且是鞍鋼的“特區(qū)”呀,就連工人的工作服都跟別的單位不一樣。我在心里告訴自己:“一定得好好干!”
1987年1月1日,鞍鋼線材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。當年4月15日,我和工友們參與了國內第一條高速線材生產線的熱試軋,親歷并見證了中國第一根高速線材的誕生。
建廠初期的生產條件非常艱苦,軋機是從國外引進的二手設備,自動化程度較低,出鋼工人手動出一支鋼需要好幾步操作流程。為了完成班產任務,一個班下來,工人們幾乎連眼睛都不敢眨。當年,和我一起進廠的大多數(shù)都是不到20歲的年輕人,大家干勁十足,一點也不覺得苦。剛投產時,設備運行偶有不順,我們每天干完手頭的活,就會聚在一起研究生產中遇到的難點問題,經常會忘了下班??墒?,大家從沒有說過一句抱怨的話,都想著讓生產順利進行,讓中國第一條高速線材生產線盡早發(fā)揮作用,為鞍鋼、為祖國多做貢獻。
一晃30多年過去了,我從青澀的毛頭小子,成長為一線生產骨干、鞍山市勞動模范,我們廠也實現(xiàn)了“一線變兩線”的華麗蛻變,生產的產品被應用到國內外許多領域。工人的作業(yè)條件、生產設備的自動化水平也大有改變,我們每天在裝有空調、電腦、監(jiān)視器的操作室里工作,正常軋制時,生產現(xiàn)場幾乎看不到人。
現(xiàn)在,我已經臨近退休了,但我的工作熱情絲毫未減。每天早上醒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翻看單位的微信群,了解前一天夜里的生產情況,如果出現(xiàn)問題會立即趕到廠里,協(xié)調各方人員盡全力解決。這么多年過去了,保證產線順行,一直是我的工作目標。
在我和工友們的努力下,鞍鋼線材產品的質量越來越高,知名度也越來越高。真心祝愿鞍鋼線材產品被更多的客戶接受,祝愿鞍鋼股份線材廠越來越好。
左圖為鞍鋼股份線材廠1號生產線。(劉丹 攝)
右圖為1987年4月15日鞍鋼線材股份有限公司50萬噸線材軋機熱試扎成功。(鞍鋼線材 供圖)
李永生:保持工人本色,堅守報國初心
2007年,大學畢業(yè)后的我離開家鄉(xiāng),毅然選擇來到地處湖北省鄂州市的鄂鋼做了一名技術工人。我從一名學徒做起,跟在師傅們身后學習,爬機架、鉆隧道、點巡檢,潛心學習、刻苦鉆研、總結經驗,把所學的專業(yè)知識運用到生產實踐中。經過13年的摸爬滾打,我從一名技術員成長為首席電氣工程師,并在2020年成為全國勞動模范。
在這13年的時間里,我見證了鄂鋼的華麗蝶變。如今的鄂鋼,經過綠色發(fā)展、智慧制造變革,已經脫胎換骨了。廠在林中,人在景中。處處一派廠城融合的生態(tài)和諧景象,鄂鋼成為了一座名副其實的花園工廠。生產車間里全是先進的自動化設備,關鍵崗位已基本實現(xiàn)了無人操作運行,我們的辦公場所也從生產現(xiàn)場轉移到了智慧集控中心。
如今,鄂鋼已步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(fā)展的快車道,“綠色工廠”“清潔生產環(huán)境友好型鋼廠”“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(yè)”一份份美譽紛至沓來,一批批客人來訪交流學習,這讓作為員工的我們倍感自豪。
時代在發(fā)展,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美好。如今,我也在這塊土地上扎下根,組建了幸福美滿的家庭,有了一雙可愛的兒女,生活十分幸福。
是鄂鋼的這片土地讓我成長,也讓我懂得了工作的價值與意義。面對新時代、新機遇,我將立足崗位,繼續(xù)保持工人階級本色,弘揚勞模精神,始終保持奮進的姿態(tài)和不斷學習的態(tài)度,堅守鋼鐵報國初心,繼續(xù)為祖國的鋼鐵事業(yè)貢獻力量。
圖為2020年李永生在人民大會堂領獎。(朱爽 攝)
黃冬芬:“鋼二代”的幸福生活
我是名副其實的“鋼二代”,是鋼城哺育了我,讓我快樂成長,我感恩美麗的鋼城。
我的父親于1969年4月份從部隊退伍后被分配到韶鋼工作,我的母親于1972年被安排到韶鋼做臨時工,他們在韶鋼工作和生活已有近50個年頭了,稱得上是老一代的“韶鋼開荒?!?。1997年,我從韶鋼技工學校畢業(yè)回到父母曾經工作的地方,成為一名真正的“韶鋼人”,通過付出、勞動,繼續(xù)享受著鋼城的幸福生活。
那時候物資匱乏,韶鋼人住著簡陋的平房,每天拾柴火做飯,用蜂窩煤煮水。我記得那時候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堆蜂窩煤餅,小孩子經常在門口上竄下跳,衣服鞋子會蹭上煤灰,滿身臟兮兮的。近年來,韶鋼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,企業(yè)環(huán)境、效益越來越好,員工獲得感、幸福感不斷增強。為更好地服務員工,公司還開設了洗衣房、洗澡間、運動健身房等,為員工全身心投入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后勤保障,也讓員工增強了對韶鋼的歸屬感、向心力。
作為“鋼二代”的我,深刻感受到,韶鋼人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,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,離不開幾代韶鋼人的接續(xù)努力。我將傳承先輩的光榮傳統(tǒng),牢記初心,積極工作,為韶鋼更加美好的明天做出積極努力。
左圖為韶鋼員工早期居住的小崗山住宅區(qū)。
右圖為韶鋼員工現(xiàn)在居住的住宅區(qū)。(韶鋼 供圖)
王保勤:一輩子 一件事 做到底
1996年,我23歲,剛從中專畢業(yè),在一位同鄉(xiāng)的引薦下,輾轉來到山西中陽鋼鐵有限公司(下稱中陽鋼鐵)。
那時的中陽鋼鐵,技術落后、人才匱乏、經驗匱乏,生產不順是家常便飯。記得那會兒,煉鋼除塵系統(tǒng)運行不暢,經常需要檢修。作為維修工的我白天撲在現(xiàn)場,了解除塵系統(tǒng)結構,晚上在書本上查資料、想方案。最終通過技改,將除塵風機的檢修周期大幅延長,作業(yè)率也由55%提高至75%,實現(xiàn)了安全、清潔生產。
在日后的工作中,我也逐漸找到了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——軋鋼,也從此與軋鋼崗位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記得當時中陽鋼鐵年產40萬噸的第一高速線材生產線精整系統(tǒng)改造,屬于國內首次引進瑞典森德斯立式輸送系統(tǒng)。在設備調試期間,我緊跟外國專家觀察、琢磨,不僅征服了外方專家,也征服了這臺“洋機器”。
2018年,我作為項目牽頭人啟動第二高線提速改造項目,使得各高線的平均軋速提高至每秒110米。與改造之前相比,每條高線每天可增產大約500噸線材,噸材生產成本可減少20元~30元。
2001年至今,中陽鋼鐵的軋鋼生產線由1條變成6條,完成了一項又一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。每每走進生產現(xiàn)場,看著鋼坯從軋機飛速而過變成線材,繼而像飛舞的紅綢帶順暢地從吐絲機中吐出時,我的心里非常踏實。
一輩子,一件事,做到底。25年來,作為中陽鋼鐵發(fā)展壯大的參與者、見證者,我覺得無比光榮。在我看來,無論是企業(yè)還是個人,只有始終保持革新精神,用新思維、新策略應對變化著的新挑戰(zhàn),用新辦法、新手段破解發(fā)展中的新難題,才能一直保有競爭力。
圖為2007年王保勤簽訂第一高線收集系統(tǒng)改造協(xié)議。(賀雙泉 攝)
供稿:左敏 何愛喜 覃燕妮 楊小麗 鄭媛 吳兆軍 文亮鴻 耿濤 卜維平 馬啟光 劉丹等(排名不分先后)。